9月30日,美国海军“迪凯特”号导弹驱逐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域,中国海军170舰迅即行动,依法依规对美舰进行识别查证,并予以警告驱离。在此期间,双方舰只发生接近事件,可能启动新的紧张状态。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·卡申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这样指出。 美国战舰完成例行"船舶自由航行保障"任务。美舰队针对数十个国家搞此类活动,总想证明,美国不承认并质疑这些国家对某些海上领土的主权诉求。美国在南中国海,对中国提出专属经济区和2013年所拓建的人工岛周边领海表示异议。 奥巴马执政时期,从2013年8月到2016年10月美方共进行了6次巡航。通常,巡航包括经过岛屿周边12海里水域。特朗普当选总统后,开始时巡逻强度有所下降,以确保与中国合作对朝鲜施压。直到2017年3月,特朗普政府的巡航次数才达到奥巴马第二任期时的6次巡航水平。 中国在很长时间里,对美国在南海行径保持相当的克制。中国舰船伴航美国战舰,但对其并不阻碍,也未发生危险的接近状况。仅是要求离开、然后中国外交部发表一些声明。这种克制是可以理解的。中国极力放缓中美关系已经出现的下坡路状态,赢得时间,积蓄力量,最好能与美国达成广泛的共识。 现在,中美关系进入自由落体状态。有意思的是,两国关系变坏,并非源于潜在的诸如南海和台湾这样的"热点"问题。普遍认为,经济是中美稳定关系的主要因素。但现在,南海和台湾局势趋紧,恰恰是因为中美经济基础开始发生动摇。显然,中国政府已经觉得,保持克制、背负示弱有损国内声望的状况已经没有意义了。也许,军方已接到命令,可采取更为强硬的动作。所以,此类事件将来不仅会再次重复,而且或变得相当严重。 可以预测,中方或像1988年苏联军舰在克里米亚附近水域所采取的动作,通过"碰撞"舰体方式把美国战舰从中国水域挤压出去。也许,征召民船对美国船舶航行制造障碍,或者,在航线上部署渔网等措施。总而言之,南海地区新紧张局面和安全危机出现的概率增加了。 此外,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安东·茨维托夫也就南海事件做出评论。 安东表示,南海水域事端数量在增加,这是个危险信号。最大的风险与美国海军可能采取的行动有关,特别是**性进入岛屿附近12海里范围内水域。面对美国不断加强施压(不仅针对贸易领域,还蔓延至军事政治领域),中国将避免采取一切示弱举措,而且中国舆论也不允许。若美国的亚洲政策更加强硬,更严酷地遏制中国,2019年南海局势可能比今年更加动荡。
|